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丁香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席会议接受了特派员的宣讲,认为:长江(流域的)反动统治正是非常混乱,走向更急激的崩溃。争取以武汉为中心,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是非常的迫切。决定很快的集中,先打下吉安,作为进攻南昌、九江的根据地,同时在打吉安进攻南昌的口号之下,发动赣西南群众,猛烈扩大红军。
    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由红四军三纵队和赣南地方武装组成)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为总指挥,毛泽东为政委;成立第一路军总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全军团共一万余人,其中有共产党员4000人,有枪7000支。
    6月底,红一军团总部及直属队离开长汀,进入江西,于7月9日进至兴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1: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立三在政治局会议上作关于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草案内容的报告,点名指责毛泽东:
    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害红军发展的两个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他对红军的发展,仍是保持游击战争的观念。游击战术是不适合于现代的需要,现在则是需要夺取中心城市,向敌人主力进攻,向交通中心发展,所以红军应当扩大充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7: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论贺龙:对敌斗争坚决,密切联系群众,忠于党忠于人民。
国际歌.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安,地处赣江中游,北通南昌,南达赣州,西临井冈山,东近东固山,是赣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民党军新编第13师占据这里,将赣西南苏区分割为东西两部分。29年11月至30年8月,赣西南的红军和群众先后8次围攻吉安,均未得手。新13师师长邓英因此而骄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争论中前进!

    毛泽东在吉安城搜集了大量报刊资料,从中了解到中原大战已结束,冯玉祥阎锡山败北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毛泽东据此判断,蒋介石已腾出手来,将要转移兵力,大举进攻苏区。
    毛泽东洞烛其奸。
    10月,蒋介石调集主力转向红军和苏区,由过去一省或几省军阀的“进剿、会剿”改变为全国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至6个月内消灭红军。
    10月13日,朱毛在吉安召开会议,讨论今后的行动计划。
    不少干部仍坚持按照中央原有决定去攻打南昌九江。毛泽东虽然清楚这样做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但不便与中央决定和这些干部的意见公开对抗,遂提出一个灵活的方案,以“有计划有配合有步骤地夺取南昌九江”为理由,决定率部先向吉安以北南昌以南的袁水流域推进,等待战机。
    在向袁水流域推进的途中,毛泽东为了照顾三军团官兵的情绪,特地安排让他们走最少的路,到较好的地方。
    17日,方面军总部进至峡江县城。
    当晚,毛泽东在一个资本家的店房里主持召开总前委全体会议。会议开了一夜,上半夜争论得非常激烈,主要问题是:1.是不是继续攻打大城市和交通要道;2.过不过赣江及诱敌深入,也就是说反“围剿”的战场摆在赣江以东革命根据地,还是赣江以西白色区域。
    毛泽东做了一个敌情报告,说国民党军的6个师开到南昌,向樟树蠢蠢欲动。毛泽东据此认为不能以卵击石硬打南昌九江,而是要东渡赣江到革命根据地内部去关门打狗。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当时的大前提还是敌强我弱,而具体看,湘敌强,赣敌弱,我们要诱敌深入,以弱胜强。同时,西岸夹在湘江赣江之间,机动范围小。而赣江之东,地跨闽浙赣边界,有大山,回旋余地大,在根据地内实行群众的战争,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朱德曾山红四军政委罗荣桓等人拥护毛泽东的主张。
    红三军团的主要将领与毛泽东意见相左,主张不过赣江,还要打南昌九江。有人激动地说:井冈山就不要了?
    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八/十六军,红五/十六军官兵大多数是湖南平江/浏阳人,红八军官兵大多数是湖北阳新/大冶人,不愿意离开家乡,怕丢失湘鄂赣边根据地。
    红一军团也有人认为,从秋收暴动时起,在赣江西岸就有基础,也不愿意离开这里。
    会议进行到下半夜,稍作休息。
    红三军团的将领们开了个碰头会,红八军军长何长工说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这样坚持下去,势必一/三军团要一个河东一个河西,就不能集中拳头砸向敌人。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权衡利弊,赣江西不如赣江东。
    彭德怀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红五军军长邓萍红五军政委张纯清也持有类似的意见。红三军团主要将领的思想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但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委袁国平尚未想通。
    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护团结,会议没有硬性作出东渡赣江的决定,朱毛命令:方面军以直占南浔路、待机掠取九江南昌之任务。第一步拟先歼灭高安当前之敌而占领之。
    何长工认为:峡江会议是一方面军总前委反对以李立三同志为代表的我们党内第二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的开始。
    由于争论不休,红一方面军时而前进,时而又退回来,红五军1师曾三进三出清江府(临江镇)。
    22日,方面军总部进至清江县太平圩,获悉国民党军大批部队涌入江西。
    次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总前委会议,经讨论,“决先在袁水与瑞州河之间布置工作,以主力沿袁水配置发动这一带的群众,筹措给养,竭力准备与敌决战的条件,暂以七天为期”。
    由于国民党军重兵逼近,朱毛于25日率总部后撤30里,移至新余县罗坊。毛泽东主持召开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首先通报敌情:敌军前锋已进至清江,与红军仅一江之隔。随后,毛泽东指出: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红军决不能去冒险攻打南昌。南昌是敌人重兵驻守的地方,红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攻打大城市。红军必须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退却到根据地去,选择好战场,创造有利条件,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把敌人放进来,才能集中力量消灭敌人。
    袁国平李文林不同意毛泽东的主张,拍着桌子和毛泽东大吵大叫,说:不打南昌长沙,会师武汉,就是反对党中央,就是断送中国革命!
    朱德周以栗罗荣桓曾山行委宣传部长陈正人支持毛泽东。经争论,会议于26日通过决议,指出:目前的战略是在占领南浔路占领南昌九江的总目标之下,继续吉安胜利,争取进一步的胜利,即在吉安南昌之间一带地区发动广大的群众,筹措给养,同时加紧后方的群众调动与给养筹措,准备与敌人作大规模的决战,消灭敌人主力,实现全省胜利。
    决战的战场选在何处?争论仍在继续。
    红三军团和江西省行委的一些干部认为东渡赣江,诱敌深入根据地内部,给根据地人民危害很大。他们主张一/三军团分家,夹江而阵:一军团位置于赣江以东,三军团位置于赣江以西。认为这样既可以集中消灭敌大部队,也可以团为单位分散于湘赣边/湘鄂赣边/鄂东南区进行游击战,对将来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都有利。
    经过数月来的转战,彭德怀认识到:实际上一/三军团在战斗中一次要各消灭敌军一个师(六个团的师)是很勉强的,如果两个军团合起来消灭消灭敌军一个师就比较轻松。为了消灭敌人,必须反对地方主义,在政治上以朱毛为旗帜,集中统一红军,一/三军团不再分开。
    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彭德怀的态度举足轻重,他曾说:我这一票在当时是起相当作用的一票,站在哪一方面,哪一方面就占优势。
    彭德怀以大局为重,表示:一/三军团分开,两军团夹江而阵,这对于目前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大举进攻不利。有意见到河东讨论,但不能妨碍行动,更不能说一/三军团分家。
    毛泽东到达罗坊后,天天找各军将领谈话、开会,询问地方社会情况,了解群众情绪。他还找来兴国县第10区(即永丰区)的8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随后整理写成《兴国调查》
    30日,有情报传来,10万敌军开始进犯。毛泽东主持召开总前委紧急会议,最终确定两个军团一起东渡赣江、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11月4日前后,总前委派周以栗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到红三军团传达指示。5日上午,彭德怀因总前委要求尽快做好渡江准备,亲自去赣江边看过渡点和征集船只,由滕代远袁国平在军团部驻地峡江仁和墟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渡江动员。
    会上,周以栗作政治动员。在他的头脑中,“立三路线”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说着说着就离了题,大讲红三军团第一次打下长沙后,如果马上就乘胜攻打武汉,肯定一下子就可以打下来,等等。
    红三军团的一些干部听说动员东渡就心烦,又听到“立三路线”的老调,心情更加烦躁,开始发话。
    团长杜中美说:为什么两个军团不能夹江而阵,一定要两个军团都过东岸?我们有意见!
    红八军6师师长郭炳生接着说:部队过江东,把赣江以西这一大片根据地丢了;到了江东,地形/人情又不熟,部队非垮不可。你们这个办法是“冷水洗屌,越洗越小”!
    郭炳生的粗话,引起哄堂大笑。
    郭炳生的父亲郭得云是彭德怀入湘军时的班长,因痛恨贪官/军阀,弃职回家,后与彭德怀黄公略李灿等人建立救贫会。郭得云因病去世,将年仅14岁的儿子托付给彭德怀。郭炳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表现不错,作战勇敢,指挥灵活果断,打了一些好仗,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同志很喜欢他,吸收他入了党,提升他当连长团长师长。但随着部队的胜利发展和职务的提升,郭炳生逐渐居功骄傲,在旧军队里沾染的坏习气也逐渐显露出来,爱吹牛,出风头,缴获财物有时还偷偷捞点外快去吃吃喝喝,拉拢少数落后的干部战士替他吹捧。有时又爱发脾气,无端训斥下级和战士”。
    会议开了一天,争论依然激烈。傍晚,彭德怀回来看到乱哄哄的场面,有些生气,马上要求大家安静下来。彭德怀明确表态:要集中兵力,大量消灭当前蒋介石进攻之敌,有意见到江东去讨论吧,我是一定要过江的,总前委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红军要打遍全中国,不要地方主义。
    说完,彭德怀问:还有意见吗?
    彭德怀作为红三军团的缔造者,享有崇高的威望,部下齐声回答:没有意见了。
    彭德怀高声下令:船已经准备好了,明天拂晓开始渡河。散会!
    次日,红三军团东渡赣江,进至新淦地区待命。
    毛泽东认为:在“李立三主义”被确确实实埋葬之前,红军经历了一段非常时期。第三军团部分追随李立三路线的人,要求红三军团从红军中分离出去。但彭德怀坚决反对这种倾向,并成功地维护了部队在他领导下的团结和他们对上级的忠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1: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到建国且在军队中的红四(算上红25军)与红一的人数大约为3:1,也就是说,如果二者出大军区司令的比例相同,红四出身的大军区司令应该是红一的3倍。可实际上呢?连两倍也没有,也就是说,红一出大军区司令的比例比红四高。
    决定一个人能力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天赋、文化、实践。
    天赋,红一以湖南/江西人居多,红四以湖北/四川人居多,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在天赋方面除了极少数外都差不多。
    文化,显然红一的人占压倒性优势。
    实践,战争实践,红军时期基本相当,抗战开始以后红一的人明显拥有更大的舞台,所以在战争实践方面也是红一的人占优。政治工作实践毫无疑问是红一占优。
    所以,整体而言,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是红一的人更出色。
左宗棠新疆.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2: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需要国学,但更需要
与广大中国人的现代生存密切相关的包容了更丰富的现代思想文化的新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4: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作风: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4: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这是《论语》少有的让人忍俊不禁的一章。大意是:
    一个名叫孺悲的人来找孔子,这人以前跟孔子学过东西,但那天孔子不知什么原因,不想见他,就指使门人说:就说我病了,见不了他。门人走出门去,正准备传话。嘿,孔老先生竟然在屋里把瑟拿出来,一边弹奏,一边唱将起来---故意让屋外那家伙听到,我不但在家,而且什么事都没有,就是不想见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8: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下旬,毛泽东在小布主持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会场设在一个宽阔的河滩上,主席台两边的台柱上,悬挂着毛泽东题写的大字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泽东作动员讲话,指出当前的局势是紧张的,敌人大兵压境,可是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制胜。他举起左手,用右手逐一按下张开的手指,说明六个条件
    第一条,我们军民一致,人民积极援助红军,这是最重要的条件;第二条,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有利作战的阵地,设下陷阱,把敌人关在里面打;第三条,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一部分,一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第四条,我们可以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拣弱的打;第五条,我们可以把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再打;第六条,我们可以造成敌人的过失,乘敌之隙,加以打击。
    随后,毛泽东预祝成功:由于我们实行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两次大踏步地后退,敌人已经开始掉进我们的陷阱,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利于我而不利于敌。六个条件已经开始具备,胜利就在眼前!
    最后,毛泽东率军民高呼口号:勇敢冲锋,奋勇杀敌,多缴枪炮,扩大红军!活捉鲁胖子,打倒蒋介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2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北移至黄陂/麻田/另封/洋衣地区隐蔽待机。总前委分析敌情,认为:进攻之敌不过10万人,且均非蒋介石之嫡系;这些敌军又分成许多路,每路又分成几个梯队,各路/各梯队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当大,有利于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这些敌军中,张辉瓒第18师和谭道源第50师为鲁涤平的嫡系部队,是“围剿”的主力军,张辉瓒又是前线总指挥,消灭这2个师,敌之“围剿”便可基本打破;张/谭两师各约1.4万人,红军4万余人,一次打敌1个师,占相当优势;红军实行中央突破,将敌阵地打开一缺口,东西诸敌便被分割为距离较远的2个集团,有利于红军各个歼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岗战斗,歼敌近1万人,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子弹100多万发;东韶战斗,歼敌3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000余件,子弹13万余发。
    粟裕对两次战斗作了对比,打张辉瓒部队迂回得好,红军从四面八方重重包围敌人,张辉瓒无路可逃,乖乖就歼。打谭道源,有一支红军部队行动慢了点,对敌没有及时形成包围,因而没有获得全歼敌人的胜利。
    粟裕从中得出两条经验:
    第一,山地作战是红军的主要形式,部队一定要善于爬山,谁先抢占山头谁就占据优势,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占据优势;
    第二,打歼灭战,迂回、包围很重要,特别是山区作战,只要迂回得好,把几个口子卡住,就能形成包围,敌人插翅也跑不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20: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俘虏们参加红军:凡是无线电和有线电话的官兵/军医/机枪手/迫击炮手,请举手。愿意参加我们红军的,我们特别欢迎,在生活上可以优待。如果自己不举手,别人认识的,可以向我们介绍,我们动员他。
    龙岗战斗时,担任主攻的红三军9师伤亡很大,李聚奎/王玉洪/李介思3名团长和27团政委贺水光都负了伤;27团的干部除2连连长逃跑投敌外,均或伤或亡。有的红军战士出于仇恨,把缴获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机器---发报机/电动马达/充电机/畜电瓶……砸了个痛快,只剩下一架收报机被打扫战场的部队上缴总部。
    毛泽东了解情况后,认为现代的无线电通信工具,对我党我军的革命斗争用途甚大,马上指示各部:凡是在今后所缴获的一切不认识的东西,不得破坏,一律清理,妥为上送。对于被我军俘虏之电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等专业人材,要清查出来,给以优待,量才留用。
    指示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红军在东韶缴获一部15瓦的无线电台,连一个螺丝钉都不少。
    朱毛接见18师电台官兵,欢迎他们参加红军,为建立红军电台而努力工作。红一方面军成立无线电通讯大队王诤(中将,原名吴人鉴)为大队长,冯文彬为政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2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发给愿意回去的俘虏每人3块银元,并派人护送。
    战前,国民党对其官兵宣传:共产党捉住了俘虏,要杀头、剥皮、活埋、绑在树上,让红小娃用梭枪一枪,一枪戳死……
    所以,有俘虏在回去的路上还悄悄地私议:不知道把我们带到那里去,不知道是死是活。
    当走到红区/白区分界处时,许多俘虏激动得流泪,有人喊道:感谢朱总司令!感谢毛委员!
    18师伤亡及留下参加红军的人员约有1/3,被放回的在6000人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我们对杀了他很感后悔。”朱德说。“倒不是因为那笔钱,而是因为蒋介石对此进行了报复,杀害了我们许多在狱中的同志。”
    毛泽东对这件事批评多次,此后就很少发生杀俘的错事。
    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红军史上破天荒的胜利”,罗炳辉认为:士兵们的决心和战斗力升高了许多。从那时候起一直到1934年,个个人都以为红军是决不会被人击败的,而部队中的高昂精神也从来没有减低过。我们是一天甚于一天地为我们的胜利所沉醉了,而我更是全体中最最快活的人。大家都乐于和白军打仗。
    大捷改变了苏区群众的看法,他们纷纷传说:红军里头有能人,毛泽东赛过诸葛亮,能掐会算,把敌人装进苏区的口袋里来打,真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5 00:10 , Processed in 0.0403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